歐盟官方網站通告指出,原訂於1月31日截止的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首次數據報告因技術故障,允許30天延遲報送。
研究員表示,CBAM系統和歐盟進口管制系統存在技術問題,故宣布延遲報告30天。短期內,延遲報告可讓中國企業過春節,但長遠來看,需正視CBAM對中國企業的影響,提前應對問題。
針對CBAM的調整,普華永道中國稅收政策服務主管合夥人表示,CBAM仍處在不斷探索、適用範圍與產品品類不斷延伸的階段,視過渡期內的執行情況,歐盟隨時會對法規進行相應調整。
CBAM覆蓋電力、鋼鐵、水泥、化肥、鋁和氫等產業,企業需履行報告義務,每年提交產品碳排放數據。鋼鐵、水泥、鋁業受影響最大。該合夥人指出CBAM仍在不斷調整,隨時可能進行相應修改。企業應提前建立碳排放核算體系,加強減排力度,應對碳關稅影響,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益和競爭力。
收集CBAM所需的複雜數據困難,填報語言要求高,企業可能需要第三方機構協助。對此,他建議中國企業要建立完整供應鏈,適應新規則,加強自身競爭力。政府應增進對歐盟的氣候對話,提升減排成本核算的標準化,宣導企業配合報告要求,並向歐盟推動更適用中國的核算方法。
在全球綠色轉型趨勢下,企業需加速減排,應對碳關稅的影響。政府應強化對行業的宣傳培訓,反饋商品核算和數據申報,推動CBAM的進一步調整和完善。他呼籲國際間要達成共識,推動更有力的應對氣候變遷國際合作,實現全球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