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減排壓力不斷增大,全球大多數鋼鐵生產商設立了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然而,各地區企業的中期目標和脫碳戰略因地而異,反映出不同設施、排放水平、運營地區及監管框架的差異。目前,鋼鐵行業仍在尋找合適的技術解決方案,並積極開發和完善多種脫碳技術。
在歐洲,儘管鋼廠在脫碳方面走在前列,但其排放效率落後於美國和中東地區。瑞典SSAB公司計劃2030年實現碳中和,依靠無化石鐵礦石和氫氣替代煤炭。阿賽洛米塔爾和塔塔鋼鐵的目標與歐盟的「Fit for 55」計劃保持一致,力爭2030年減排30%,2050年實現碳中和。與此同時,德國的蒂森克虜伯則聚焦於電熔化爐技術以取代高爐,生產更複雜的鋼鐵產品。
美國鋼鐵生產商由於廣泛使用電弧爐,碳排放量相對較低。紐柯鋼鐵公司等企業在能源轉型方面處於領先地位,而以高爐為主的美國鋼鐵公司則正在依賴碳捕獲與儲存(CCS)技術和無碳能源,進一步減少排放。
巴西鋼鐵企業,如蓋爾道鋼鐵公司和CSN,主要依賴電弧爐工藝,碳排放量較低。兩家公司計劃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並通過投資可再生能源,進一步推動綠色轉型。
亞洲地區的鋼鐵企業也在加速脫碳進程。中國寶武鋼鐵集團計劃到2035年減排30%,2050年實現碳中和,重點關注富氫碳回收高爐和碳捕獲技術。韓國浦項控股集團則計劃在電弧爐中使用氫基還原技術,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
儘管全球各地的鋼鐵企業在減排路徑上有所不同,但所有企業都面臨著同樣的挑戰:如何在實現碳中和的同時,確保鋼鐵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這一過程需要長期技術研發和政策支持,全球鋼鐵行業的未來也將由此重新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