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政府資金對於推動歐洲低碳鋼鐵項目的可行性至關重要,同時也對再生能源的擴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目前,綠氫和直接還原鐵等脫碳技術仍未廣泛應用,需要大量投資來建設新基礎設施並達到工業規模的產能。儘管已有60個低碳鋼鐵項目在進行中,其發展速度取決於是否能夠獲得負擔得起的再生能源,以支持電弧爐的運作和生產綠氫。預計這些項目將使歐盟鋼鐵行業的電力消耗翻倍至每年約75太瓦時(TWh),此外還需額外90太瓦時的再生能源通過電解水產生綠氫。
歐洲鋼鐵工業聯盟(Eurofer)副總幹事Adolfo Aiello表示,這些項目總共需要約300億歐元(約331億美元)的資本投入,而籌措這些資金將是巨大挑戰。隨著近年來鋼鐵業收入下滑、生產率低迷,以及高成本和國際競爭壓力,鋼鐵業迫切需要額外的資金支持。
Aiello指出,一旦企業成功安裝首座直接還原鐵設施,並在技術、經濟及能源層面順利運作,企業將會逐步以更多的直接還原鐵取代高爐。但他也補充道,還需進一步的政策干預,例如降低電價、加速綠氫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提升市場對低碳鋼材的需求。
報告還提到,發展再生能源面臨的一大障礙是缺乏足夠的電網連接點,以支持新的太陽能和風能發電設施。全球範圍內緩慢的審批流程推高了項目成本,成為普遍問題。根據歐盟新的《電網行動計畫》,成員國需簡化審批流程,並計畫到2030年投入約5840億歐元來加速再生能源的推進。
蒂森克虜伯鋼鐵公司表示,其計劃中的直接還原鐵廠面臨的主要挑戰是以具競爭力的價格獲取綠氫和再生能源。該公司已獲得歐盟20億歐元的資助,並自籌10億歐元投資於低碳轉型。然而,該公司發言人指出,成本高昂的原因在於尚未建立足夠的跨歐盟邊界的綠氫生產、運輸及儲存基礎設施。
蒂森克虜伯強調,安裝綠色鋼鐵製造技術及轉型現有綜合製造設施所需的大規模投資,仍需仰賴政府支持來分擔成本。時間非常緊迫,將舊天然氣儲存設施改建為氫氣儲存設施可能需要長達六年,而建造全新設施則需十年。
該公司還呼籲,政策制定者必須採取措施支持綠色市場的建立,例如為某些產品設置低碳鋼材的使用配額,或將相關要求納入公共採購中。這與SteelZero近期的一份報告中的建議相符,該報告呼籲政府在公共採購中優先選用低碳鋼材。
報告指出,歐洲重工業的脫碳進展取決於歐盟是否能實現到2030年每年生產1000萬噸可再生氫並進口額外1000萬噸的目標。然而,獨立審核人員認為這些目標過於理想,主要是由於資金不足。
RMI氫能首席分析師Oleksiy Tatarenko指出,氫能產業面臨的主要挑戰是歐盟補貼計畫資金不足且推動緩慢,無法有效加速投資決策。RMI高級鋼鐵分析師Rachel Wilmoth則表示,遠離港口的鋼鐵製造商可以考慮從歐盟以外進口綠鐵,並通過傳統運輸方式(如鐵路)將其運至工廠,相比新建氫氣管道,此方法「更易實現」。
Wilmoth總結道,一些鋼鐵製造商認為進口綠鐵是歐洲鋼鐵脫碳的重要第一步,不僅具有成本效益,也有助於保留現有鋼鐵製造的專業技術和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