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於11月4日至22日舉行的COP29虛擬展館「引導市場力量實現鋼鐵脫碳」座談會中,與會者深入探討了鋼鐵減碳所需的廢鋼與氫能供應趨勢,以及影響鋼鐵企業脫碳進展的市場條件。
OECD鋼鐵脫碳單位負責人Michele Rimini在介紹鋼鐵委員會的研究時指出,鋼鐵行業的脫碳將對全球現有的工業結構和貿易模式產生深遠影響。儘管鋼鐵企業在減碳目標方面展現了高度雄心,但Rimini強調,在實際執行細節上仍存在不足。同時,他指出,廢鋼與氫能的供應不均,且受到出口限制,進一步影響了鋼鐵業的脫碳進程。
日本JFE鋼鐵公司的代表Hiroyuki Tezuka也對廢鋼和氫能供應的挑戰表示關注。他指出,廢鋼的供應有限,如果一家企業增加使用廢鋼,其他企業可用的廢鋼量就會相應減少。此外,氫能對於鋼鐵脫碳至關重要,不僅是氫基直接還原鐵(DRI)技術的核心資源,還是高爐注入氫氣的重要供應。然而,目前全球高品質鐵礦石的供應量僅占總量的10%左右,這成為推動氫基直接還原技術的一大瓶頸。如果全球鋼鐵行業大規模推動此技術,高品質鐵礦石將成為極為稀缺的資源。
南韓鋼鐵企業浦項鋼鐵碳中和策略部負責人文必進(Piljin Moon)則強調,鋼鐵業的脫碳過程需要在環境、經濟和社會影響之間取得平衡。文必進表示,鋼鐵業在快速推動脫碳的過程中,面臨的主要挑戰是綠色技術的高初期成本以及政策的不確定性。他建議,政府在初期過渡階段應提供清晰的法規框架和財務激勵,以支持鋼鐵企業的減碳努力。
文必進還提到,突破性技術能實現顯著的長期碳減排效果,但其商業可行性受到高風險和成本不確定性的限制。相比之下,逐步減排方案的風險相對較低,具備更高的可行性,但難以達到長期氣候目標所需的深度減排。因此,他建議鋼鐵企業採取雙軌策略:一方面逐步實施減碳方案,另一方面加大對創新技術的投入,以實現長遠的碳中和目標。
整體來看,儘管鋼鐵業在減碳路徑上已展現一定的努力,市場條件和供應挑戰依然影響著實現脫碳的進程。與會者一致認為,只有加強政策支持、平衡供應鏈,以及推動技術創新,才能使鋼鐵業在未來的低碳轉型中取得實質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