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對鋼鐵業來說是關鍵的一年,受到房地產市場需求下滑及宏觀經濟波動的影響。這其中,9月10日首鋼股份公告中碳排放權交易的事件雖然不顯眼,但可能預示著產業未來的大趨勢。首鋼股份轉讓CCER(中國核證自願減排量)148.7169萬噸,總價款達1.4277億元人民幣,標誌著碳排放交易在鋼鐵業的進一步推進。
中國的碳排放市場由強制碳市場和自願減量市場組成,鋼鐵業將被納入前者。7月30日的《加速建構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計畫》以及9月9日中國生態環境部的徵求意見函,強化了將碳排放權交易納入中國國家經濟發展計畫的步伐。雖然目前只涉及二氧化碳的交易,但未來鋼鐵業可能將面臨更全面的碳排放控制。
參照歐盟碳排放市場發展,中國未來可能逐漸從免費配額轉向拍賣市場。歐盟的碳價隨經濟狀況波動,但隨著配額下降,整體趨勢仍然是上漲。目前歐盟碳價在60歐元/噸(約合500元人民幣/噸),其發展歷程對中國的碳市場具有參考意義。
碳排放權交易將對鋼鐵業未來的成本結構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在不同製程鋼廠之間。中國鋼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與製程有關,長流程煉鋼排放約1.79噸二氧化碳/噸鋼,短流程則約0.38噸。這意味著短流程鋼廠在碳排放市場中具有更大的成本優勢。
假設某鋼廠需要購買碳排放權,成本將明顯上升。根據2024年9月的數據,碳排放權成交價格在120元人民幣/噸,若鋼廠因排放超額需購買碳排放權,噸鋼成本將上升215元人民幣。這對鋼廠的利潤影響顯著,尤其是年產量達1000萬噸的鋼廠,其碳權購買成本可能達1.29億元人民幣。
未來隨著免費配額的減少,碳排放權的價格上漲將進一步擴大短流程和長流程鋼廠的成本差距。以廢鋼為原料的短流程鋼廠有望從當前的劣勢轉為優勢。而長流程鋼廠由於高昂的降碳成本,可能逐步退出市場,進而影響到鐵礦石需求的下降。
雖然目前許多鋼廠已發布低碳行動計劃,但這些碳減排技術,如煤炭替代低碳氫、電力能源替代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都需要巨額投資。下游市場是否願意為這些「綠鋼」支付額外溢價仍是未知數。長期來看,短流程鋼廠的成本優勢將推動行業轉型,而長流程鋼廠可能面臨退出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