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的一份報告,鋼鐵在消費者願意支付「綠色溢價」方面,預計到2030年將領先於其他能源轉型金屬。
《2024年全球材料展望》報告稱,如果到2030年綠色材料出現短缺,42%的鋼鐵客戶願意支付一些額外溢價以確保供應,高於鋁(37%)和銅(20%)客戶。
雖然44%的鋼鐵客戶尚未準備好支付額外費用,並會轉向灰色替代品,但這仍然低於鋁(59%)和銅(60%)行業的比例。
在所有材料中,只有不到15%的客戶表示願意為低碳材料支付10%左右的溢價。然而,研究指出,由於碳排放成本較高,監管措施可能會改變前景,例如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和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
它補充,能源轉型正在加速電動車等低碳技術所用材料的需求成長,從而改變材料格局。所需材料正在長期轉變,增加了金屬和採礦組合的重要性,同時減少了動力煤在能源中的使用。
作為回應,該公司可能會尋求轉向採購低碳足跡材料,或投資創新解決方案,以減少製程排放。
在其他方面,報告指出,在金屬和採礦業,大約80%的收入來自鋼鐵、動力煤、銅、黃金和鋁這五種材料,總計4兆美元。
其中,動力煤和鋼鐵約佔收入的60-70%,產量比所有其他材料的總和高出30倍以上。金、銅和鋁佔另外15-20%。
然而,儘管材料選擇發生長期變化,鋼鐵是少數成長預期稍弱的材料之一,需求預測在2035年之前仍保持強勁。除了鋼鐵和動力煤之外,報告中的所有其他能源轉型材料(包括鋰和鎳)預計在未來十年內的需求增速將超過過去十年的歷史增長水平。
2023年,金屬和採礦業的總生產排放量約佔全球排放量的15%。假設沒有外部變化,預計到2035年這一份額將下降至約13%。
報告稱,排放量的減少是由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所推動的。這包括熱煤生產的變化,隨著可再生能源份額的增加,全球電網脫碳50%,隨著回收和利用更多再生材料而提高材料的循環利用率,以及資產轉向為淨零生產。
與其他材料相比,鋼鐵也希望在未來幾年從「照常營業」的角度實現更「適度」的排放量減少。然而,該產業的研究指出,到2035年,此類轉型的產能已達到約4,000萬噸,這將使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多達6000萬噸。
在其他方面,報告指出,儘管環境動盪,但2023年之前的財務狀況仍保持良好,但2024年的前景更為黯淡。過去兩到三年為材料產業帶來了一些挑戰,供應鏈中斷加劇和能源價格波動等因素導致價格大幅波動。儘管該行業經歷過之前的繁榮和蕭條週期,但最近的波動規模是前所未有的。
儘管面臨挑戰,但與歷史平均水平相比,材料行業在過去幾年中表現出了強勁的財務業績,自2000年以來收入每年增長6%。從2020年到2023年,營收增長約2.4萬億美元(超過40%),主要由金屬和採礦業推動,成長了1.7兆美元(增幅約75%)。同期,金屬和採礦業的Ebitda幾乎翻了一倍,從5,000億美元增加到9,000億美元。
總體而言,資產負債表狀況良好,淨債務與Ebitda的比率為1.3倍,遠低於1.8倍的整個週期平均水平,為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投資能力。
然而,報告指出,由於整體經濟成長放緩,而且向低碳技術的轉變速度比預期慢,預計2024年對該行業來說將是更具挑戰性的一年。這些因素對價格水平帶來下行壓力,尤其是電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