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回收大會於新加坡舉行,全球回收業界的參與者針對綠色鋼鐵標準化的必要性展開深入討論。由於缺乏明確的行業標準,全球對於低碳或綠色鋼鐵的定義仍存爭議,這一問題已經對鋼鐵回收產業帶來了諸多挑戰,包括排放認證、標準化、貿易政策、能源成本及對回收鋼鐵的抗拒等。
歐洲金屬回收公司可持續發展主管Patrick Davison指出,現行鋼鐵生產方式特別是在高爐製程中產生大量碳排放,因此回收業面臨嚴峻挑戰。他呼籲回收行業協作,統一綠色鋼鐵的定義,確保對可持續性和碳排放減少的理解一致。
來自美國的SA Recycling執行長George Adams進一步指出,全球統一的碳排放標準至關重要。據其觀察,在美國,鋼鐵生產更偏向於使用鐵礦球團,而非回收鋼鐵,原因在於業界對碳足跡的關注遠不如對經濟獎勵的重視。然而,他強調,回收是降低碳排放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尤其在鋁、鋼和銅等金屬回收領域。相較之下,歐洲在推動綠色鋼鐵方面進展更快,這主要是因為消費者更關注成本及環保因素。
Galloo公司公共事務主管Emmanuel Katrakis則指出,雖然美國70%的鋼鐵是通過電弧爐製成,並大量使用回收鋼鐵,但歐盟由於能源危機導致能源價格上漲,與其他地區逐漸脫鉤。此外,美國的通脹減少法案提供了財政激勵,吸引歐洲企業轉向美國進行減碳投資。
全球鋼鐵氣候委員會執行董事Adina Renee Adler早前建議,應在整個鋼鐵供應鏈中收集碳排放數據。然而,Adams對此提出異議,認為回收鋼鐵應被視為零排放。他警告,來自偏遠地區的回收鋼鐵因運輸過程中的碳足跡過高,可能削弱其環保效益。此外,對於小型回收商來說,收集排放數據可能是過於繁重的負擔。
BIR鐵鋼部門主席兼Mellor Metals執行董事Shane Mellor也支持這一觀點,認為一旦產品進入回收設施,其生命週期應當視為結束,碳排放應被視作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