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的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將於2026年正式啟動,旨在解決碳外洩問題並促使進口產品提高碳減排標準。這一政策對中國等主要鋼鐵出口國影響深遠。中國鋼鐵業需要加速發展低碳技術,以應對日益嚴格的低碳要求。
CBAM的起源和目的 CBAM源於歐盟的碳排放交易體系,該體系自2005年建立以來,一直以「總量管制與交易」原則規範高碳排放的經濟活動。2023年,歐盟減少了47%的碳排放,顯示了碳市場改革的成功。然而,隨著碳市場改革,歐盟逐步取消工業部門的免費配額,改為碳排放拍賣制度,導致生產成本上升,部分企業因而考慮將生產設施轉移到碳價較低的地區,形成碳外洩問題。
為防止碳外洩,歐盟推出CBAM,目的是在進口產品中引入碳定價,防止低碳價格地區產品的競爭優勢,從而促使外部國家和企業提高碳減排標準。
CBAM的過渡期與全面實施 CBAM自2023年10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進入過渡期。在此期間,進口商需報告其產品的碳排放數據,但無需支付費用,也不需要第三方認證。這一階段旨在讓企業適應碳排放核算的要求。
自2026年起,CBAM將進入全面實施階段,進口商將根據產品碳含量支付相應調節費用。產品的碳含量計算需經過第三方機構的核查,並遵循與歐盟碳市場相同的核算方法。
對中國鋼鐵業的影響 對於中國鋼鐵業而言,CBAM的全面實施將對出口歐盟市場造成影響。中國鋼鐵產品主要使用長流程技術生產,其碳排放強度較高。歐盟的CBAM計劃將根據進口產品的碳含量對其徵收調節費用,這使得中國的長流程鋼鐵產品面臨每噸高達131至500歐元的額外成本,從而削弱其競爭力。
中國鋼鐵企業若選擇以電爐鋼產品作為出口主力,將有助於減少碳排放並降低調節費用。然而,考慮到中國電力碳排放強度較高,進口產品的競爭力仍可能受到影響。因此,再生電力直連供電被認為是降低碳排放並提升競爭力的有效手段。
為應對挑戰,中國鋼鐵企業需加速低碳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可再生氫能和廢鋼電爐製程等技術的應用。同時,鋼鐵企業應避免進一步投資高碳排放的傳統高爐工藝,以確保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並減少調節費用對出口的影響。
歐盟對中國鋼鐵產品的影響 根據歐盟的統計數據,中國對歐盟的鋼鐵產品出口呈現上升趨勢,其中主要包括棒材、鍍層板材和空心型材等產品。這些產品使用長流程技術生產,受到CBAM的影響尤為顯著。若不進行低碳技術的轉型,中國的這些產品在歐盟市場中的競爭力將大幅下降。
歐盟CBAM的實施對全球鋼鐵市場的影響廣泛,包括對來自中國、俄羅斯、土耳其、印度和韓國等主要供應國的產品構成壓力。2023年,這些國家占據了歐盟鋼鐵產品進口總量的76%。其中,中國依然是最大的供應國。根據CBAM的要求,鋼鐵產品的主要競爭來自碳排放強度的比較,中國鋼鐵產品的碳強度相對較低,因此在歐盟市場中仍具競爭優勢。
然而,其他國家如印度,由於其鋼鐵企業對CBAM合規意願低,其市場份額預計將縮小。相對於碳強度較高的長流程鋼鐵,低碳製程產品在CBAM實施後的市場競爭力將顯著增強。
政府政策支持與技術發展 中國政府對鋼鐵業的低碳轉型提供政策支持至關重要。在鋼鐵業面臨虧損和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推動低碳技術的發展,如氫冶金和熔融還原技術,將有助於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並降低成本。同時,政府應協助鋼鐵企業在CBAM過渡期內進行必要的轉型和調整,以保持在歐盟市場中的競爭力。
展望未來,中國鋼鐵業需積極調整生產結構,避免再投資於高碳排放的長流程設備,推動低碳技術的發展。只有加快技術創新和生產模式的轉變,才能在全球日益嚴格的低碳競爭環境中保持優勢。CBAM的實施是鋼鐵業低碳化發展的重大挑戰,也是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