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經濟與環保領域倍受矚目的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首次擴圍迎來了實質性進展。根據中國生態環境部的公告,鋼鐵、水泥及鋁冶煉三大重點排放行業將納入碳排放交易市場,這一變化預計將新增約1,500家排放單位,覆蓋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60%以上。這一政策標誌著中國碳市場從2021年發電業起步,逐漸走向更加多元化的發展階段,進一步加強了碳排放的市場化管理。
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工作方案》,此次擴圍作為碳定價機制完善的一部分,轉向了三個行業、多種溫室氣體的綜合管控模式。鋼鐵、水泥業的碳排放主要為二氧化碳,而鋁冶煉業則除了二氧化碳外,還包括四氟化碳(CF4)及六氟化二碳(C2F6),這標誌著碳排放市場管理從單一能源活動轉向包括工業製程的多元化管理,進一步加強了中國碳交易市場的可操作性和適應性。
中國生態環境部的相關負責人指出,這一舉措不僅有助於加強碳市場的多元性,還能促進企業逐步熟悉市場規則,提升管理能力。鋼鐵、水泥及鋁冶煉業納入碳市場後,將面臨更為嚴格的排放管控。這一政策的逐步推進將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主要圍繞基礎管理建設及市場規則的熟悉,第二階段則集中於完善政策和管理機制,並將行業配額總量逐步適度收緊,最終實現全社會的減排目標。
2024年將成為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首次進行碳排放管控的起步年,相關企業將參與首輪碳排放權交易並在2025年底前完成首次履約。根據《方案》,這些行業將逐步建立起明確、公開透明的排放管理機制,並要求企業在制定和履行碳排放計劃方面更加精確與透明,確保數據的真實性與完整性。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政策將對鋼鐵、水泥、鋁冶煉等高排放行業產生深遠影響,尤其是在加強環保法規及市場規則的同時,這些行業也將面臨更加嚴格的減排壓力。這將迫使企業調整生產方式,並激勵更加積極的環保措施,不僅有助於全社會減少碳排放,還將有效促進相關行業的綠色轉型與升級。這一系列改革舉措不僅體現了中國在全球碳減排承諾中的積極態度,也有望進一步推動碳排放交易市場的成熟與發展。
此外,中國生態環境部將印發有關三大行業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工作通知,確定重點排放單位名錄,並進行碳排放報告核查、配額發放等一系列管理任務。這些舉措將對於未來碳市場的運行與管理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