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擴張背景與意義
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碳市場)擴張是中國推動低碳經濟轉型的重要步驟。自中國國務院批准鋼鐵、水泥、鋁冶煉三個高排放產業納入碳市場管理後,擴圍工作進入了實施階段。這次擴圍的意義深遠,不僅能透過市場機制加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有助於推動相關產業高品質發展。根據相關政策,市場涵蓋的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CO2)、四氟化碳(CF4)和六氟化二碳(C2F6),這項措施將有效助力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的碳減排目標,確保實現「雙碳」目標。
碳市場擴張的正面影響
擴圍使得碳市場的覆蓋範圍大幅擴大,鋼鐵、水泥、鋁冶煉三大產業的納入,意味著中國碳市場將涵蓋6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此舉有助於透過碳排放總量設定和配額分配製度,推動企業降低碳排放。此外,市場機制的引導作用能為高排放產業提供轉型的經濟動力,激勵產業企業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推動產業從傳統高碳路徑向低碳技術轉型,促進技術創新。透過減排帶來的產業效應,碳市場也將創造新的投資機會,如碳核查、碳金融等新興產業將因此受益。
碳定價機制的完善與市場作用
隨著鋼鐵、水泥、鋁冶煉產業的納入,碳市場將實現從「單一」管控到「多元」管控的轉變,涉及多個溫室氣體種類、能源和工業製程排放。這項變化不僅能促進市場活力的提升,還能降低全社會的減排成本,進而推動綠色投資和技術創新。此外,透過碳定價機制的引導,企業能將碳排放的成本內部化,為低碳技術的進一步應用提供資金支持,形成正向的投資—減量—收益循環。
擴圍實施過程中的準備工作
中國生態環境部自2023年4月起,組織了近60個單位進行專案研究,以確保擴建工作的順利進行。在這個過程中,歷史資料治理至關重要,相關部門對8個產業、約6,000家重點排放單位的碳排放資料進行了全面整理。針對數據品質問題,制定了有效措施,為配額的合理分配奠定了基礎。此外,也進行了專案研究,分析了各產業的碳排放情況,最後選擇了鋼鐵、水泥、鋁冶煉作為首批擴圍產業。
政策宣貫與企業參與
在擴圍過程中,中國生態環境部廣泛徵求了企業、產業協會以及公眾的意見。數據顯示,大多數企業,特別是具有綠色低碳優勢的企業,對納入碳市場持正面態度,期望加速低碳發展並提升市場管理能力。為此,生態環境部不僅進行了政策宣講,也幫助企業改善碳排放管理制度,並針對性地提供政策支援。
階段性推進與配額設計
擴圍的實施將分階段進行,第一階段(2024-2026年)將聚焦於企業熟悉市場規則和提升管理水準。第二階段(2027年起),將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提升參與市場的能力,並逐步收緊配額總量。為了適應不同企業的減排能力,配額分配將基於碳排放強度進行,確保在不對企業生產造成過大壓力的情況下,促進其高品質發展。
核算體系與企業管理支持
中國生態環境部製定了詳細的會計報告和核查指南,幫助企業提升碳排放管理能力,減少管理負擔。這些指南著重於資料品質的提升,同時簡化核算流程,確保企業能夠順利應對碳排放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