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國為實現淨零排放目標而努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腳步加快,全球碳捕獲和封存(CCS)設施數量在近五年來翻倍成長。活躍的設施數量從2020年的26座增加至2024年的50座,年封存容量也從4,000萬噸提升至5,100萬噸。
CCS技術可有效減少燃煤與其他化石燃料發電廠、以及水泥、鋼鐵、氫能、化學品、生質乙醇與肥料等高耗能產業的碳排放,使碳排放量能夠在全球範圍內被捕獲。捕獲的二氧化碳通過管道或槽車運輸到地下深層地質結構,並長期儲存。
常見的碳封存地點包括地表下超過800公尺的不可滲透岩層、多孔岩結構,以及廢棄油氣田等。透過這些安全封存技術,能顯著降低進入大氣層的溫室氣體總量。
美國居首、其次是中國和加拿大
根據全球碳捕獲與封存研究機構資料,全球CCS設施最多的國家為美國,目前擁有19座。其次為中國的14座,加拿大則有7座。挪威與冰島各有2座,匈牙利、巴西、沙烏地阿拉伯、卡達、阿聯與澳洲則各有1座。
預估截至2023年底,這些CCS設施將累計封存5,100萬噸二氧化碳。較2020年的4,000萬噸封存能力成長了27.5%。
40座CCS設施建設中 334件開發案正在籌備
隨著CCS投資於全球加速推進,目前已有14國共40座新設施處於建設階段。其中美國占了11座,荷蘭、中國與加拿大各有5座;挪威、阿聯、卡達與丹麥則各有2座。另外,阿曼、澳洲、冰島、巴布亞紐幾內亞、沙烏地阿拉伯與馬來西亞也有CCS項目正在進行。
另一方面,全球尚有334件CCS計畫正處於開發階段,若順利通過前期審查,預計可於2032年前陸續啟用,代表未來全球碳封存能力有望以更快速度擴張。